Note:以下關于中藥材麥冬的介紹內容由諸多中醫藥網管理員整理自《中華草本》《中國藥典》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等資料,內容僅供參考與學習,不宜當做私自用藥麥冬的參照,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。
- 【名稱】:
- 麥冬
- 【英文名】:
- RADIX OPHIOPOGONIS
- 【拼音】:
- Mài Dōnɡ
- 【別名】:
- 麥門冬、沿階草
- 【藥材類別】:
- 根莖類
- 【性味】:
- 甘,微苦,微寒。
- 【歸經】:
- 歸心、肺、胃經。
- 【入藥部分】:
- 為百合科植物麥冬的干燥塊根。
- 【產地和分布】:
- 主產于四川、浙江。沿階草除東北外,大部分省區都有分布;麥冬分布于江西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廣西等地。
- 【形態特征】:
-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,成叢生長,高30厘米左右。葉叢生,細長,深綠色,形如韭菜。花莖自葉叢中生出,花小,淡紫色,形成總狀花序。果為漿果,圓球形,成熟后為深綠色或黑藍色。根莖短,有多數須根,在部分須根的中部或尖端常膨大成紡錘形的肉質塊根,即藥用的麥冬。
- 【用法用量】:
- 6~12g。
- 【注意事項】:
- 脾胃虛寒泄瀉,胃有痰飲濕濁及暴感風寒咳嗽者均忌服。
- 【麥冬的功效與作用】:
- 養陰生津,潤肺清心。用于肺燥干咳。虛癆咳嗽,津傷口渴,心煩失眠,內熱消渴,腸燥便秘;咽白喉。
- 【附方】:
- 1. 治燥傷肺胃陰分。咽干口燥,或身熱,或干咳,舌紅少苔,脈細數者。沙參9g,玉竹6g,生甘草3g,冬桑葉4.5g,麥冬9g,生扁豆4.5g,花粉4.5g,水五杯,煮取2杯,日再服,久熱久咳者,加地骨皮9g。方中甘寒,養陰潤肺,為臣藥。(《溫病條辨》沙參麥冬湯)
2. 治文燥傷肺證。頭痛身熱,干咳無痰,氣逆而喘,咽喉干燥,口渴鼻燥,胸膈滿悶,舌干少苔,脈虛大而數。桑葉9g,石膏8g,甘草3g,人參2g,胡麻仁3g,真阿膠3g,麥門冬4g,杏仁2g,枇杷葉3g。水一碗,煎六分,頻頻二三次滾熱服。方中麥冬甘寒,養陰潤肺,為臣藥。(《醫門法律》清燥救肺湯)
3. 治白喉。喉間起白如腐,不易拭去,咽喉腫痛,初起或發熱或不發熱,鼻干唇燥,或咳或不咳,呼吸有聲,四喘非喘,脈數無力或細數。大生地12,麥冬9,生甘草3,玄參9,貝母5,丹皮5,薄荷3,炒白芍5。水煎服。方中麥冬養陰清肺,為臣藥。(《重樓玉鑰》養陰清肺湯)
(本文由中醫藥網整理或引用,內容僅供參考,轉載請注明出處,謝謝合作。)